关于知识输出


一些关于知识输出的思考

近日,一件事情引发了我对知识输出平台的思考:我在公众号里关注的一位极其优秀的前端行业从业者在年终总结中透露出他是年初才开始入的前端坑,我当时就极其震撼,感觉自己本科期间学习的几年内容完全是白学了,这位作者自言也是今年开始在掘金上发布有质量的文章,同时开始写公众号,持续输出知识。看到这里,我开始认真思考起我的知识输出途径

目前,我的知识输出途径还比较有限且封闭,一个是github pages上搭建的自用博客,目前零零散散地写了一些文章,还有就是github上维护了两个基于docsify的项目,主要用于记录前端知识点,我自认为输出的质量不低,但是说实话这两种途径输出的效果比较封闭。我思考今年应该寻求怎么样的一个新形式来保证自己的输出质量和效果

但是老实说,我是比较反感技术人员用公众号的形式进行输出的,理由有很多很多。

第一公众号封闭,它没有办法用rss扒,只能在移动端取得比较好的阅读体验,哪怕在pc的原生客户端上,阅读起来也相当费劲,比如我要是在公众号上找到了一个有质量的发布者,我想阅读他的全部作品,是一件非常费劲的事。

第二,我认为公众号本身是一个对标报纸/新闻的产品,报纸的好处在于每天都有新鲜的看,但是一般阅读难度和深度都不大,属于娱乐型的阅读途径,很少有人会把去年一年的报纸拿过来整合看,这样做非常蠢也不符合报纸的定位。公众号在我这看来同样如此,它就像一个流,只适合浅层次阅读。当然我们如果想将公众号内容整合起来也可以做对应的开发工作,当然这在我看来属于得不偿失的工作,为什么要想尽办法给猫套上马鞍呢?

第三,公众号没有办法和pocket这样的延迟阅读的工具整合在一起,虽然有微信的收藏功能,但是这也丢失了pocket的全平台整合的优势了

第四,我个人在阅读学习类知识时,更偏向用电脑或者纯电子书,手机阅读是最次最次的选择,原因很简单,手机上诱惑更多更大,很多情况你就不知不觉跑去看微博去了。同时,电脑上有编辑器,有终端,有各种测试手段,比手机上的阅读体验要好很多。这也是我非常反感极客时间的打卡限定小程序平台上的原因,打卡总结知识在我看来用电脑要顺滑百倍,可惜的是只能在小程序端打卡。

第五,公众号抱团化,同质化问题严重,当然CSDN上的文章同质化问题也不小,但是当我集中刷公众号上的文章时,我发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还是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不知道是因为可以凑字数,使公众号看起来饱满还是单纯的公众号作者之间报团取暖,我关注了接近二十多个前端领域的公众号,其中绝大多数发布的文章同质化极其严重,一个问题你讲过来我讲过去,显得很没有水准和诚意。当然我们平时自己也有开发任务在身,不可能说一周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写原创内容,但是我觉得可以以周报的形式来汇总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文章,自己可以做微评或者本周的原创工作基于周报上的内容进行展开,这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好,比较规范的知识输出途径

写到这里,我自己大概也有些思绪了。2020年开始,我的知识输出将以以下几个板块为主

知识笔记

零零散散的博客一旦数量汇集起来会显得非常散乱,我需要一个规范的,有条理的archive来将我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起来,这个部分我还是交给我在github上维护的项目

单独的博客

这个系列是精讲知识,比如单独拎出一个知识点,或者学习某一项新技术,这些东西放在知识笔记里不合适,以博客的形式记录最好。我选择githubpages搭的博客,以及掘金这两个平台进行发布,前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曝光量,让我开始和社区进行有效的互动,后者则是我作为程序员自己的私域

维护一份前端周报

我对前端始终怀有热爱和虔诚,我获取前端知识的渠道非常广,极客时间,掘金,InfoQ,segmentfault,书籍,公众号,微博…。每一个平台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可取之处,我决定在2020年维护一份前端周报

我自己平时关注的周报的形式也有不同,简单的如腾讯新闻团队的github上建一个项目,复杂一点的如蚂蚁金服的在语雀上发布的项目。我更偏向于前者,一个是周报量不大,没有必要用一个很大的项目来维护。